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用工匠精神打磨学术和艺术精品

时间:2019-04-10 10:20: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导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作为一位专门从事曲艺研究的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全国政协委员,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除了深受鼓舞,更觉责任重大。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

作为一位专门从事曲艺研究的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全国政协委员,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除了深受鼓舞,更觉责任重大。

我个人体会,这四点希望和要求,既是对文化艺术工作和学术理论工作不同环节及其追求的分角度强调,更是对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工作和学术理论工作总体目标十分有机的统筹性表达;可以分角度理解,却不能拆开来运用。换句话说,没有与时代同步伐的问题导向和服务意识,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立场和工作面向,没有以精品奉献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工作实绩,就无法达致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追求和实际效能。而无论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还是用明德引领风尚,最终极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体现在扎实推出具备这些品格与内涵的精品力作来奉献人民上。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希望与要求,也是立足文化艺术工作和学术理论工作的客观实际,着眼破解影响当前文艺创作和理论探索跨越“高原”迈向“高峰”的积弊顽疾。问题意识强烈,导向意识明确。特别是,面对许多政治正确的高调表态和走马观花的采风姿态,面对不少穿靴戴帽的贴标创作和标语口号的跟风表演,面对那些只重数量的重复自我与贪图热闹的喧哗娱乐,面对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票房标准及沉迷流量的传播追求,要想真正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在当今和眼下,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知道,不管是学术精进还是文艺繁荣,最终都要靠作品说话,没有优秀的成果与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面对一个时期以来普遍浮躁的社会环境,要切实贯彻好讲话精神,真正繁荣学术和艺术,首要的一点,就是发扬工匠精神,静下心来、沉潜下去,通过深度钻研问题和深入体验生活,发掘学术富矿,接通艺术地气。不花拳绣腿,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不自我炒作,不急功近利,不粗制滥造。同时要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名利观,做到勇于担当、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古名。拒绝即时性应景,避免快餐式创演;努力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不做市场的奴隶。

以曲艺研究为例,发扬工匠精神,就是要讲求学理、精益求精。建构和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创设和确立自身的学术话语,探索并厘定本体的学科范式,弄清并确定本身的理论逻辑,用符合曲艺特点和揭示曲艺规律的理论话语及艺术观念指导创演实践、引领繁荣发展。尽管当今曲艺的学术研究,依然存在着学科身份未能纳入“学科目录”的遗憾,以及人才培养因缺位“专业目录”而缺失本科教育的掣肘,包括由此带来的基础单薄、人才匮乏、阵地空白、成果稀少等问题。但不能由于基础条件的薄弱,就放弃高格的追求!而是要更加努力,矢志进取。如在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的选择采用上,应具备规范意识,避免似是而非,着眼学理构建,防止“自说自话”;在专门研究及学术交流的话语表达上,要注重逻辑自洽,坚持细密精深,善于开拓创新,防止误读误解。不能让司空见惯的一知半解式“野狐禅”和大而化之的眉目不清式“猢狲脸”,稀释、消解乃至扰乱、歪曲曲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不能让没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的学术心态,影响乃至误导曲艺的特色彰显与价值弘扬。

以曲艺创演为例,发扬工匠精神,要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首选。结合当前许多主流曲艺团体的经营实际,就是要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和智力,用到曲艺创演上,而不是争先恐后地“改行”去排演各类戏剧节目;其次要耐得住寂寞,专心深入生活,静心从事创作,抱着十年磨一剑的态度,精雕细刻地进行创作和表演,而非浮躁应景地“今天写、明天演、后天丢”;再次要注重曲本创作,坚持“内容为王”,把提供正能量即涵养人的心灵和提升人的精神作为追求目标,坚持面向观众进行日常演出,在舞台实践中磨砺精品,在展示曲艺魅力并张扬核心价值的艺术砥砺中培根铸魂,而非主要围着奖项转,扭曲名利观;最后,要把继承传统摆在艺术创新的前面,通过对于优秀传统的深刻把握与精准领会,积累创新发展的基础与资本。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万丈高楼平地起,树高千尺不离根。曲艺发展与其他艺术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创新,但曲艺创新的目的,是使曲艺更具曲艺的特色与魅力,移步而不换形。那种打着创新旗号的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的所谓曲艺创新,实际上是对曲艺自身的创伤。其所进行的革新实践,由于离开了曲艺本体,事实上是在革曲艺自己的命。而此等偏离自身特点、丢掉自身行当的所谓创新,说得严重一点,不是在发展曲艺,而是在扭曲曲艺,甚至是破坏曲艺。此类创新,连所做之“工”是什么,都已经出现了迷失,遑论工匠精神?!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坚决予以规避。

为了切实扭转相关偏误,持续推进曲艺研究和创演的健康发展,也要进一步改进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努力营造更加适宜学术精进和艺术繁荣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在学术评价和艺术激励上,要更加提倡工匠精神,着重鼓励精益求精,着力引导学术理论家和艺术创演者潜心向学、专心从艺,通过不断强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强力消除瓦釜雷鸣的乱象治理中,协力成就培根铸魂的大吕黄钟。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吴文科)

编辑:zmh

关键字:曲艺学术艺术精神工匠工作精品创新理论人民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