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届智能科技政产学研用对接会扫描
时间:2019-03-30 07:52:26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集市”(图) ──我市首届智能科技政产学研用对接会扫描 本报记者 姜凝 孟若冰 胡晓伟 刘一博 摄影 姜宝成
昨日,我市首届智能科技政产学研用对接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召开,这是一场“技术”与“需求”面对面对接的“相亲大会”。80多家企业与150名老师相遇在这个“见面会”上,教师团队展示最新研发成果,介绍研发方向;企业发布生产一线的研发难题,寻求解决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解读政策利好。
坐标
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分论坛
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同一目标
发言人热情洋溢、纲举目张,与会者却三五成群、低声密语,主持人则欣然接受,乐观其成。原来,这是对接会分论坛中的“寻常”一幕。场下交头接耳,说明大家“看对眼了”,在探讨着进一步合作的可能,这是主办方最喜闻乐见的。
作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分论坛“东道主”,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团队,收到了众多优秀企业抛来的合作邀请函。“一会儿的工夫就收到四五张名片,加了十几个人的微信。”边说着,朱鹏飞副教授边统计着寻求合作的企业名单和涉及领域,“天房科技:智能无人机交通态势分析、违章检测领域;德航智能:物联网环境检测数据领域……”简单的几个关键词,却清晰记录了企业与研发团队的思维碰撞、无缝对接,今后可能产生的正向“化学反应”不可估量。
一场高质量的“相亲”,受益的自然是两方人。听完研发团队的阐释发言,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杨杰就喜气洋洋地说:“团队清楚介绍了他们的研发方向,应用场景、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国际国内水平对比等情况,为我们进一步精准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实,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从早年的曙光天大超算中心,到后来许多国家和天津市重大课题项目的联合申报,以及去年曙光牵头成立天津安全可控产业联盟,天大软件学院是重要会员单位之一。目前,双方在超算、AI、数据教学领域都有很好的合作。”谈起双方的密切合作,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肖忠野如数家珍。
分论坛上,有人简单明了说研发,有人开门见山话需求,有人谦逊有礼来请教,有人热情好客拉合作……大家也许风格不同、方式各异,但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加强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对接,为打造“天津智港”贡献力量。
坐标
先进网络及信息安全分论坛
论热点谈热词 热闹中见门道
在先进网络及信息安全分论坛现场,尽管主持人、参会嘉宾发言都够简洁,语速也颇快,但发言却仍屡屡超时。“加一下微信,回头再进一步细聊”,成为出现最频繁的一句话。
讲的投入,听得认真。“我们现在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可信软件理论与验证、网络安全、移动安全和密码理论等。”“室内的精确定位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既要保证精度,又不能对设备有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成本控制。”学者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毫不吝啬地和盘托出,企业代表对感兴趣的技术内容打破砂锅问到底,希望能解决自身当前遇到的难题。
天津大学智能和计算学部教授李晓红表示,网络安全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高校和企业间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学校有自己的长项,毕竟始终站在知识更新的最前沿,同时也有着更多的技术积淀。好的研究课题是需要接地气的,往往能带来某个领域突破性的发展。”
此次来参加对接会,天津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对移动安全相关的技术格外关注。他介绍说,如今人们手机中各种各样的APP,让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好的体验。“举例来说,智慧门诊的普及包括手机APP预约、挂号、缴费等,让就医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这些常用的APP却可能存在一定隐患,比如被植入广告或恶意信息、通过攻击APP侵入内网窃取数据等,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部分原因是过去一些项目更偏重于功能的实现,对安全考虑有所欠缺。因此,打造一个安全、稳固、可信的移动应用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我们企业所致力的方向。”
不少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此次参会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当前的技术热点,更和学校建立起了长期沟通的关系。更有些意外的收获是,和其他的参会企业交流后,发现了不少合作的可能。
历程与未来
津城智能之光愈发闪耀
站在智能时代的风口,天津正积极以“智能之光”照亮产业向高端迈进之路,着力构建“大智能”创新体系,加速培育“大智能”产业集群。
2017年以来,天津将智能制造作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主攻方向,以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和培育智能制造支撑产业为目标,实施了《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等多个方案。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在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方面重点着墨,提出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讯、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7条产业链。实施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服务等“智能+”工程,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为绘就“大智能”新蓝图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路径,从成果成熟度、创新度、先进度等方面为成果画像,分类评价建库,搭建并充分发挥好网络平台作用,促进供需对接更加有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逐渐让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建设一批以企业为龙头、产学研密切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的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全部科学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和主导。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估、流动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让各类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要聚焦重点、优势领域和高端人才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服务,打造人才高地。要建立起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充分运用好青年科学基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求师问道茶歇间
中场茶歇,图书馆报告厅二层中庭的走廊成了众多企业与老师们“亲密接触”的第二道风景线。
“党老师,我还想请教您个问题。”泰凡科技CEO贾勇哲,正和CTO王林围着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党建武进行交流,他俩都是党建武曾经带去日本留学的学生。
“我们公司创建3年,一直在数据智能方向上研发,但现在体量有限,没法子只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不考虑行业落地,目前在应用衍生研发落地方面发现大量合作研发需要,比如语音数据采集、气象衍生服务、遥感数据分析等,虽然公司两个海归博士带领着近20个人的数据智能研发团队,但我依旧感觉力不从心,今后是否能和学校实验室的研发力量结合起来呢? ”
党建武听后连声说好,同时他也讲起了自己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当年我回到天大任教时,很多学生去实习我并不赞成,学校要有学生可以实践的平台,在学校能做企业的事,到企业能无缝衔接,大家做的是同一件事儿,这样的教育与实践才能成为一体,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形成战斗力。”
“对于企业来说,我希望是问题驱动,企业能把问题提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对接与合作,今天这场对接会效果就非常好。”党建武对贾勇哲这样说道。
党建武的期待──
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
“当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唉声叹气一下,机器人能理解到──主人,你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并且,还能说上几句知心话。”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党建武这样描述对未来智能对话机器人的期待──能看懂人的脸色、听懂人的心声,这是实现人机和谐合作的最终状态。
党建武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语音及认知计算。他说:“其实人和人之间交流,核心问题是意图理解。有时大人教训孩子老说‘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听不懂话’不是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而是听不懂你想讲什么,就是没有理解你的言外之意、你的意图。”
“目前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人工智能最大的短板是它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听人的命令。下一步,我们希望机器能通过视听觉、触觉及味觉等功能,像人一样交流、真正理解人的意图。这不是在实验室设计好以后就能马上应用,中间还要经过用户体验、不断改进,由问题驱动我们的研究,这需要一个互动过程。”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