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盲道被占 残障人士感叹:我们都被迫家里蹲
时间:2019-03-29 08:51:51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三年建设期限将至,但海南一些地方盲道被占、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残障人士感叹——“我们都被迫‘家里蹲’”“不过几百米的路程,但每次独自去做康复训练,对我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家住海口市龙华区的赵大爷因脑出血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平时去医院做康复训练若有家人接送还好,一旦家里人有急事,他只能自己“挪”着上下单元楼前的几级楼梯,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这是海南省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的一个缩影。
“不过几百米的路程,但每次独自去做康复训练,对我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家住海口市龙华区的赵大爷因脑出血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平时去医院做康复训练若有家人接送还好,一旦家里人有急事,他只能自己“挪”着上下单元楼前的几级楼梯,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这是海南省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的一个缩影。2017年,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海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海南省机关、学校、社区、医院、A级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城市主城区道路、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设施及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特殊机构全面达到《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80%的市县达到全国无障碍市(县)建设标准。
距离规定期限已不到一年,近日,记者走访海口市公共场所发现,盲道被占,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覆盖面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残障人士依然被迫“家里蹲”。
任意一个“点”,都是拦路虎
家住海口市碧湖家园小区的温逍今年刚满18岁,由于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他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他告诉记者,如果必须单独出门,他都习惯摸着墙走。因为好几次他走在盲道上,不是被停放的自行车绊倒,就是因盲道突然消失而“迷路”。“对我来说,盲道起不了什么作用。”
记者随后到温逍居住的海口市龙华区金垦路附近探访发现,共享单车横跨盲道的现象随处可见,少数没有被“堵塞”的盲道,也存在地面凹凸不平、道路正对出入口等安全隐患。
给残障人士添堵的,不只是盲道。
下身瘫痪的张华已经20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不是他不喜欢,而是他很难把自己的轮椅带进放映厅。张华说,几乎每个放映厅都有台阶,也没有给坐轮椅的人划出专门的观影区域。他还想过买第一排的电影票,“可眼睛受不了啊。”
同样因轮椅被“拦”的还有幼时患小儿麻痹症的高晓霞。有一次,她想去超市简单购物,但那些阻止顾客将购物车推出超市的立桩,却让高晓霞连超市的门都进不去。
台阶、按钮、护栏,许多对健全人来说可以忽略的“点”,都是残障人士的拦路虎。因为没有手语翻译,聋哑人陈慧就医时难以与医生交流;因为没有语音播报,盲人冯女士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下电梯……
“人们很少在外面见到残障人,那是由于我们都被迫‘家里蹲’。”采访中,多位残障人士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如果无障碍设施更完善,他们很愿意多出门走走看看。“残障本就限制了我们的行为能力,人为的障碍又使得我们连许多简单的事都做不了。”高晓霞道出了这个群体的心声。
谁也指挥不了谁
为什么海南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会有诸多不“美好”?
海南省残联维权部主任周金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维护管理现行的原则是“谁所有、谁管理”。盲文站牌的设立与维管要找交通部门、盲道有问题要找住建部门、建筑内的无障碍设施则归业主管,“这样,各部门权责虽然清晰,却缺乏统一规划,自然影响相关建设效果。”
周金永说,如果接到残障人士就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停用等问题的投诉,海南省残联会积极督促要求调整。但如果有关单位或商家不作为,残联并没有行政处罚权,不能强制要求整改。
一位曾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涉及的单位多、类别杂,从一开始就很不容易。他用新建建筑举例说,设计时规定了无障碍坡道的角度,但实际施工时,可能由于预留给坡道的长度不够,施工方只能把坡度升上去。甚至还有发包方因成本因素自行取消了坡道。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后期的验收改造过程中,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间工作协调和推进方式不统一。虽然有牵头单位,但由于彼此间是平级组织,谁也指挥不了谁,这又让很多场所无障碍设施整改修建难上加难。
此外,部分城市管理者把无障碍设施视为“面子工程”,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保障残障人士出行的必备条件来重视,在管理上多有缺位。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对于个人或商铺占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不当行为,海口市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罚。日积月累,本有的无障碍设施也成了摆设。
所有人都需要“无障碍”
一提起“无障碍”就联想到残障人士,在许多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人看来,这一观点失之偏颇。
前不久,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黄女士伤了腿,一段时间内需靠轮椅出行。“过去从不在意的台阶、陡坡,现在都成了我的绊脚石。”黄女士意识到,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原来并不止残障人士。对像她这样意外受伤的人,以及老年人、孕妇来说,无障碍设施同样非常重要。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接近2.5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突破4000万。除了8500万残障群体外,这些老年人对无障碍设施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并且会越来越高。
自两年前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后,海南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目前商场普遍配置残疾人卫生间,部分路段装上无障碍信号灯,甚至有出租车公司推出残障人士专用车辆。不过,在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看来,要在明年完成预定目标,仅仅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社会‘自下而上’的力量。”
王毅武表示,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公共设施对所有人都应该友好、无障碍。但由于普通大众对残障人士缺乏感同身受的理解,大多持“事不关己”的态度,这就削弱了相关的社会力量。
王毅武建议,在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及时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同时,海南的普通民众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参加一些接触或体验残障人士生活的活动,切身感受其中的不易,从而更加关注无障碍设施的普及。此外,他还鼓励残障人士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对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可利用性形成督促。“唯有社会形成合力,无障碍设施普及的障碍才会被逐一消除,无障碍设施才能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吴雪君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