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区域经济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时间:2019-03-24 08:44:58   来源:新华网

[导读]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不分类将“难逃法眼”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杜康)上海市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平台运营后,垃圾不分类将“难逃法眼”。源头不分类、混装混运是垃圾分类推进的难点,对分类结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是重要原因。上海提出了“不分类、不清运”的原则,但落实依然较难。

上海市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平台运营后,垃圾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源头不分类、混装混运是垃圾分类推进的难点,对分类结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是重要原因。上海提出了“不分类、不清运”的原则,但落实依然较难。没有“分类不好”的证据,清运员怕被投诉,不得不运。此外,居民还担心自己前面分了类,又被“混装混运”。

平台上线运营后,这些难点有望解决。首先,垃圾品质能够在线识别。“我们会在清运车尾板、垃圾中转中心安装摄像头。”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张志刚说。上海城投环境为该系统建设方。“小区的垃圾倒进清运车,清运车再把垃圾倒进中转中心的集装箱。倾倒过程会被记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9张能反映垃圾质量的图片,记录评定结果。”

张志刚介绍,目前识别的准确率在60%左右,“垃圾的识别难度比人脸识别要大,湿垃圾中混杂的塑料瓶、编织袋等标志物并不清晰。准确率要通过模型不断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

如果垃圾品质出现问题,可通过平台方便溯源。目前上海的清运车上装有芯片,可被读取车牌号、所属区县等,车上也安装了GPS和称重系统。“哪辆车,什么时候,进了哪个小区,收运了多少垃圾都可以知道。”张志刚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如果垃圾分类质量有问题,就可以追踪到驾驶员和相关小区。通过记录,判定责任方,杜绝“混装混运”,也推进“不分类不收运”原则落地。

“目前技术路径已经打通。”张志刚介绍,“品质识别功能可能会先在湿垃圾方面推开。湿垃圾处理装置对垃圾纯度要求高,如果混进瓶子等杂物,特别容易损坏。”

编辑:zmh

关键字:垃圾分类上海全程信息化识别平台张志刚混装混运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