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办公两周 班主任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时间:2019-03-21 09:36:12 来源:钱江晚报
[导读]魏老师的临时办公桌。昨天,“浙江24小时”新闻APP上推送了一篇杭州青蓝小学一位四年级班主任写的文章,收获了大家满满的点赞。这位老师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共2000字,请耐心看完,保证你和记者
魏老师的临时办公桌。
昨天,“浙江24小时”新闻APP上推送了一篇杭州青蓝小学一位四年级班主任写的文章,收获了大家满满的点赞。
这位老师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共2000字,请耐心看完,保证你和记者一样,感觉心都变得柔软。
这位腿受伤后在教室里办公的老师叫魏榕,教龄6年,当班主任5年了。
腿受伤,是因为在家时下楼梯不小心摔了跤。本来魏老师应该在家里静养,但她总觉得拜托同事代课太麻烦人家了,而且她很想念孩子们,所以请了两天假就坚持回了学校。“我没想到,从早到晚在教室里,感觉真的不一样;关注坐在后面的同学,感觉真的不一样。我觉得腿受伤的这两周,自己在认真做老师,体会到了幸福。”魏老师一连用了两个“不一样”来描述自己整天在教室里陪伴学生的感觉。
她的简易办公桌上,放了一只萌萌哒皮卡丘(动漫里一种能瞬间放电十万伏特的宠物小精灵)。据说,是班里一位很喜欢宠物小精灵的同学偷偷送的,觉得老师很累,想把他的“十万伏特”送给老师。
“你知道吗?周五要春游了,我说我有可能不能去,他们居然在红十字社团课上学了担架的制作方法。他们对我说:‘魏老师,你常说,你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也不会丢下你。’”魏老师说自己当时心都化了。
而魏老师发现的几个问题,也引发了“浙江24小时”新闻APP上网友们的热议。
比如,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孩子们。又比如,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孩子们。
有网友说,老师一般都是喜欢那些能干的孩子,不能干或是恶作剧的孩子,一般会被边缘化。每个孩子都有特点,但往往没法被静心观察,并且发现。有网友觉得:什么叫“有教无类”?这位魏老师就在身体力行。春秋时期的管仲曾经说过: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魏老师正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和热忱树人。还有的网友很感慨,工作紧张、学习紧张、时间也很紧张的老师,却在教室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学生,体会着后排学生的感受,关注着后进学生,这一切出于对弱势学生的感同身受,但这一切也要秏费老师额外的精力,有多少老师能做到?
“浙江24小时”新闻APP上,很多网友和记者一样,都很喜欢魏老师文中的一句话:我们常常要亮点,其实哪有那么多的亮点。最重要的不是“亮点”而是“点亮”,点亮学生的热情,点亮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有网友说,这不就是“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嘛!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点亮。(沈蒙和)
写在腿受伤之后
腿受伤已经两周了,在教室里支起了一张简易的办公桌,生活起居都在教室里。
原本以为悲惨的生活,现在却觉得是当老师以来最幸福的时光。
每天清晨六点四十准时坐在教室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跟他们一起上课,参与他们,听他们碎碎念。家长里短,大到暑假安排,小到周末计划,连家里的保险箱密码都差点说出来。
每天用软软的、幽默的语气跟他们说话,每天跟他们开玩笑,观察到谁穿了新鞋子,谁穿了红色的袜子,谁剪了头发,谁的指甲有点长了,谁又戴了一个可爱的发夹。从来没有这么脚踏实地的感觉。
每天保证跟每个孩子说话,每天要用眼睛观察每个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地生活着。
每天保持跟三个家长,进行详细反馈和探讨研究。
看到路路和小惠的矛盾,清楚帅帅上课睡着的原因,指导小悦如何接纳别人的帮助,找到小王只喜欢跟异性同学玩耍的原因。然后一一解决。这种感觉真好。
坐在教室后面吧,让那些被忽略的孩子们有存在感。
以前的我总是坐在教室最前面,跟前排的同学们比较熟络,除非后面的同学们整天凑过来,否则我很难主动走到他们中间。但这次受伤的经历让我真正地接触到后排的同学们。
甚至是向他们借一只红笔,借一本作业本,他们都是那样的开心。
他们常常问我,我能不能好了以后也每天坐在教室里?我问为什么,他们居然回答我,“感觉特别有安全感”。
原来班主任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管理,不仅是传达消息,更是一种成长的陪伴和快乐的参与。
我想教育最美的地方不在工资,不在荣誉,不在官位,在你跟每个孩子这样真诚、这样平等的关系。
班级后三分之一才是最需要机会的。
糯糯是我们班最不成熟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度宠溺,四年级下的他心智非常不成熟,动手能力也很弱。以前其他同学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四年级下了,同学们显然有自己的判断了,上周我听到有同学给他起了难听的外号。我心里特别难过。糯糯只是跟大家不一样,但难道不一样就不能被尊重吗?
从这周开始,我让糯糯做我的小助手。老师们都喜欢让能干的人做自己的小助手,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全对。
对于一些难度特别大的事情,可以请能干的学生去做。但对于一般的日常工作,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糯糯,尽管他的效率真的很低,但这样的孩子不正是需要这样的锻炼吗?
那些已经是“人精”的孩子,哪里还需要锻炼,真正需要教育、培养、教导的还真是像糯糯这样的孩子。
昨天傍晚,我让糯糯帮我数作业本。
平时我让小王帮我数的时候,小王用手指灵活地拨动着,嘴巴里“2、4、6、8、10……”糯糯把本子从左边拿一本放到右边,然后再拿一本放到右边,循环往复,数到一半的时候忘记了,又重新数。就这样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数完了。
我想,他们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点滴的锻炼吗?
周五我们要春游了,同学们一直询问我是否能一起去?我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真的不忍说出拒绝的话。没想到班里一个孩子竟然对我说:魏老师,你常跟我们说,你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人。所以这次我们也不会丢下你。
瞬间泪目。孩子教会我们太多东西。而我们也一直在用行动教会他们。
想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班承担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接待过世界冠军,迎接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长,承担开学典礼等等。我一直坚持,每场活动的主力军当然是那些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孩子,但同时必须要带上两个比较弱的人。
活动和展示的舞台应该不仅仅只是一部分孩子的舞台。让每个孩子被肯定、被需要、被理解。这才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我想起父亲在日本的经历,日本的小学为了迎接父亲他们的考察团,特别准备了一个合唱茉莉花的节目,排在最旁边的一位坐着轮椅的孩子一直在拍手,什么也没唱。结束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位智力发育不完全的孩子,但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所以不能少任何一个人。即便只能是拍手,也是一次愉快的参与,没有自己被孤立的感觉。
昨天,在阅读中国德育的时候,有句话触动了我:从“亮点”到“点亮”。我想,我们常常要亮点,什么都要亮点,活动要亮点,课程设置要亮点,甚至连上一节公开课也要有亮点,其实哪有那么多的亮点。最重要的不是“亮点”而是“点亮”,点亮学生的热情,点亮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
我很庆幸,这一直是我在努力的方向。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