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产业 > 正文


代表委员共同关注 文化“种子”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2019-03-15 10:36: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导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文化扶贫话题。许多代表委员建议,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攻坚文化为先,扶贫过程文化贯穿,让文化成为精准扶贫的催化剂、加速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鄢福初建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乡风文明建设中,充分挖掘各种传统民俗民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推动村规民约落到实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文化扶贫话题。许多代表委员建议,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攻坚文化为先,扶贫过程文化贯穿,让文化成为精准扶贫的催化剂、加速器。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鄢福初建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乡风文明建设中,充分挖掘各种传统民俗民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推动村规民约落到实处。完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管好用好、共建共享各类文化设施。帮助农村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民间文艺团体、健身队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康的文化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建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文化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挖掘贫困地区历史、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资源,发挥“长板效应”打造当地特有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开展“订单式”送文化,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加强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建设,侧重将群众关注和急需的政策信息、经验知识、实用技术等编排成节目。此外,注重当地的精神脱贫宣传教育,使文化精准扶贫实践活动有群众基础,避免扶贫中遭遇“领导热、群众冷”的窘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此次带来的提案内容是高度重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许江建议,首先,让更多对乡村有深刻认识的专业人士深入乡村,进行全面认真的调研,把地标的景观功能和文化旅游、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乡风民俗,重视新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农居生活的联系,重建本土乡风民俗;审视本地农林牧渔与自然山川、地理风景的关系,塑造一村一器、一村一俗,不断优化农家风情,提升乡村风味。再次,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基层文化场馆,并用数字媒体方式进行武装,使其不仅成为村民娱乐学习的场所,更成为兴盛地方民俗文化的核心。最后,要重建乡民对家乡的热爱,重塑他们对家乡的承诺和责任,聚集起值得世代相传的乡村习俗和心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运德表示,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既艰巨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应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要注重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追求中。”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中心校校长梅花建议,有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政策,促进鄂温克民族发展。她说:“未来的精准脱贫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特别是乡村发展中‘乡愁’的培育极为重要。应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挖掘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扎西达娃认为,文化惠民、文化下乡要紧跟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脚步。“看到一些送戏下乡活动,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发生在农牧民身边的事编排成一个个小品、歌舞、相声等,让农牧民深切感知身边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好政策。这种形式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表示。(作者:程佳)

编辑:zmh

关键字:文化扶贫委员建设发展乡村代表群众引领助力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