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正文


发展教育才能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

时间:2019-03-11 09:06:34

[导读]思客是新华网传播思想力的高端智库平台,聚拢海内外智库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战略决策与公共政策,共同生产和传播有深度的原创内容、智库报告,并依托新华社的媒体基因,将思想转化为决策影响力与社会传播力。,国家只有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出口,来积累丰富的收入,这样才有财力向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而大量的教育投入,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力队伍的综合能力,整体拔高社会生产力,带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国家只有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出口,来积累丰富的收入,这样才有财力向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而大量的教育投入,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力队伍的综合能力,整体拔高社会生产力,带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还可促成一个国家实现繁荣和社会进步。然而,在笔者看来,教育甚至还是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条出路。

长久以来,国际社会一直重视教育对人和社会成长进步的积极作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概念,用来衡量各成员国综合发展水平,试图改变GDP指标为王的情况。联合国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更着眼于个体人的发展,而不仅局限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人类发展指数”以“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这三项变量来指导各国重视对教育的战略投入。根据几十年的跟踪统计显示,美国、日本等长期名列前茅,而我国的排名则稳步上升。

2018年底,世界银行推出“人力资本指数”(Human Capital Index)的概念,将“儿童存活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数以及健康状况”等作为变量,来评价一个经济体对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世界银行指出,对教育的投入越多,带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从而越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按照这项“人力资本指数”评估,前四名分别被新加坡、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这四个经济体占据。

历史上,东亚“四小虎”和“四小龙”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对教育的大量投入。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具备较高技能的人口充实劳动力队伍。加之政府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促成东亚国家迅猛起飞。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只有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出口,来积累丰富的收入,这样才有财力向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而大量的教育投入,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力队伍的综合能力,整体拔高社会生产力,带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印度教育规划管理国家学院曾发表报告,总结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四个经济体发展教育的三点成功经验。

第一,这四个经济体本身自然资源匮乏,能够发挥的优势只有人力。 因此,在早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就将重点放在发展基础教育上,投入很多财政资源,建设学校和培训机构。后来,当政府推动发展重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时,转而专注于发展高中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培训计划,大力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这四个经济体的教育重点逐步从“数量优先”转到“质量优先”。 起初发展基础教育时,政府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这意味着要接受低质量的投入,比如大班教学等。然后,他们开始投入更多资金,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包括压缩班级规模,改善从课本到教师的资源投入等。当重点转向中高等教育时,这四个经济体的政府也推行类似的政策。

第三,私营部门的参与,也为这四个经济体的教育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教育方面尤为显著。 譬如,在韩国,1980年代有大约60%的高中生就读于私立学校。

此外,这四个经济体的政府还积极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培训服务。比如,在新加坡,雇主要为技能发展基金捐资,以促进提高技能和再培训工人。

笔者注意到,在世界银行发表的“人力资本指数”报告中,全球大多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都不尽如人意。当然,每个国家的历史、国情都不尽相同,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因此,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不能被简单复制,大多数国家也并不像他们那样拥有充盈的财力。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重视教育和人力投入的政策理念,以及循序渐进升级教育机构的方式方法,都值得被其他经济体学习和借鉴。

当今世界,各国除了要继续参与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竞争以外,还要共同应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 不久前,美国新兴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提出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福祉的150种前景,但同时也表示新技术革命将带来失业等严重问题。此外,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还指出,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一二十年内取代47%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全球将有1.92亿人失业。中低技能的岗位消失,临时性的“零工经济”将有可能成为新常态。

对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失业等严重问题,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新技术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大幅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有的专家更是深入探讨工作和人类的关系,并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就是人的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越来越多。 正如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讲,工作就是为了休闲的生活,此乃快乐之源。他甚至还认为,仅为糊口而工作,其实是奴隶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描述的社会,实际上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然而,对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意味着稳定的薪酬和饭碗,工作仍然是一种必需。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失业挑战,普通人的出路仍是接受教育和培训,升级新知识和新技能,以胜任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岗位。各国能否追赶上新技术革命时代,不仅要大力推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而且还要持续不懈地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战略投入。(作者:齐前进;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zmh

关键字:思客新华网原创专栏作者智库专家社科院评论网评媒体博客时政国际财经文学文化教育军事发展教育才能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