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代表奔忙 白天会场晚上病房
时间:2019-03-07 09:24: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导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建言作为肺移植专家操刀手术挽救病患陈静瑜竭力融合双重身份医生代表奔忙白天会场晚上病房晚上11点多,手术刚刚结束,陈静瑜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深夜,离开手术室,换上正装,陈静瑜走出医院电梯准备回驻地在回驻地的路上,陈静瑜抓紧时间翻看资料陈静瑜与治疗团队和家属讨论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白天是在驻地审议报告履职建言的人大代表、晚上是赶到医院查房做手术的肺移植专家,从白大褂到代表证,两套衣服
晚上11点多,手术刚刚结束,陈静瑜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
深夜,离开手术室,换上正装,陈静瑜走出医院电梯准备回驻地
在回驻地的路上,陈静瑜抓紧时间翻看资料
陈静瑜与治疗团队和家属讨论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
白天是在驻地审议报告履职建言的人大代表、晚上是赶到医院查房做手术的肺移植专家,从白大褂到代表证,两套衣服的切换也是这位特殊代表的身份切换。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的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陈静瑜。由于肺移植的专业性和高难度,不少患者只认陈静瑜。再加上移植手术需要根据供体的时间决定,常常出现临时需要做手术的紧急情况。这样两会间隙做手术的经历对陈静瑜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为了这样的生死时速,他的步伐越来越快,每次都一路小跑着上下车,往返于驻地和医院的12公里。
身份转换
白天人大代表履职
走出驻地直奔病房
3月5日18点左右,国二招宾馆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团的全团审议终于结束。陈静瑜起身一边走一边用微信和同事交流:我这边结束了,一会儿先去病房查房,手术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18点半,陈静瑜走出代表驻地,坐上车前往中日友好医院。那里,一个6岁正在恢复期的“最小肺移植”术后患者和一位60岁即将做双肺移植手术的老年肺纤维化患者都在等着他。
19点左右,陈静瑜到了医院。脱了外套换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先去看了他牵挂的6岁小患者。这是他在进入“两会时间”之前做的最后一台手术,刷新了国内肺移植患者的最低年龄。小患者看起来恢复得不错,胸引管都已经拔了。看到孩子情况好,陈静瑜也很高兴。“合个照吧!”病房里有人提议。于是,小患者躺在病床上,用还缠着纱布的手比了一个V,陈静瑜戴着口罩,拉着他的另一只手,只露出的眼睛里,笑意盈盈,拍了一张合照。随后陈静瑜和小患者家属以及治疗团队一起讨论了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晚上为60岁患者换肺
走出手术室已23点半
此时,60岁的等待双肺移植患者已经推进手术室,做术前准备。而另一边,肺源从南宁刚刚抵达北京,离手术室越来越近。
20点,从病房出来,快步走向手术室。陈静瑜把白大褂换成了“绿大褂”手术服。肺源已经到了,手术开始。
手术室外,患者家属们既忐忑又期待地等待着。去年年底,患者儿子在微博上关注了陈静瑜,看到他经常分享关于肺移植的案例和故事,就带着患肺病多年的父亲来中日友好医院求医。“都很信任陈院长,在肺移植圈他就是第一名,这手术只能他做,找到他我们就踏实了。”手术期间,全家八九口人都在门口守着,“昨天下午5点才接到通知,说可能有合适的肺源。”
深夜,23点26分,中日友好医院北区三楼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位戴着眼镜、穿着绿色手术服、戴着蓝色帽子的医生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一个透明袋。“出来了,出来了。”八九位等候多时的患者家属一边说一边立刻起身,围在手术室的门口,眼神热切地看着医生。
摘下口罩,家属们认出来这就是主刀医生陈静瑜。“陈院长您辛苦了,白天忙开会,晚上还挤时间来给我们做手术,给了我爱人第二次生命,真的谢谢。”身穿红色上衣的患者妻子站在最前面,对陈静瑜连声道谢。
从20点到23点半,陈静瑜在手术台旁工作了三个半小时,显然有些累了,绿色的手术服上还有水渍,镜片后的眼睛透露着疲惫,他把身体轻轻靠在手术室门口,拎起手里的袋子给家属看——里面装着手术中从患者身上切除的已经硬化的双肺。
“它像个石头一样,很沉,跟正常的肺完全不一样。”陈静瑜耐心地向家属讲道,“手术这一关已经过了,接下来就是看心脏稳不稳得住,另外术后渗血要少。今天我们是用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下做的双肺移植,术后ECMO 先不撤,到了ICU让他心脏先稳定下来,逐渐撤ECMO及呼吸机,我们一关一关来过,好吗?”
午夜从医院赶回驻地
路上抓紧时间看资料
向家属讲完手术情况,陈静瑜把切下的双肺递给助手,然后用手背擦了擦汗。面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一边仰了仰脖子、深深呼了一口气,一边笑着说“不是新闻啦,每年都这样”,然后用手扶着腰,靠着身后的桌子,找了个放松的姿势,开始回答记者的问题。从2007年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去年连任,今年已经是陈静瑜第12年履职。这两年每年在北京开会期间都得做三四台手术,两会期间履职及救命对他都已习以为常了。
“白天还是要以履职为主,平时多做点功课,整理好建议。但患者的生命也很重要啊,他们好不容易等到合适的供体,就像今天,中日医院的医生专门跑到南宁把脑死亡爱心捐献的供肺器官获取转运回来,晚上8点才到,团队只能紧急启动肺移植。其实平时都一样,有时候碰上供体到得晚,手术结束也没个准点。第二天早上7点多就得到医院继续工作。”陈静瑜对这样的节奏没有陌生感。
从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成立肺移植中心后,陈静瑜就开始了北京、无锡“双城记”。去年,随着供体器官的增加,以及中日医院移植团队的愈加成熟,“双城”节奏更加频繁。这样的努力也带来了骄人的成绩: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数量突破百例,达到了107例,进入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而另一边无锡人民医院作为国内最大的肺移植中心,肺移植团队完成150例,给更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聊了几句后,陈静瑜抬头看表已经23点40分了,说:“不早了,得赶紧回驻地了。”他转身回到了手术区,几分钟后,从换衣间走出来,已换下手术服,穿上了黑色外套白色衬衣,衬衣上别着一个红色胸牌,上面写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出席证”。
路上,陈静瑜像有“网瘾”一样,一直在看手机:先查看了微信里的留言,从微信的留言里先后打开文档、图片……有患者的病例资料,有医生关于肺移植的咨询,还有患者家属的感谢……备忘录里还写着最近的重点任务,有医院的,也有履职的。
角色融合
作为医生深知吸烟危害
作为代表建议抽烟警示
陈静瑜的微博和微信名字都叫“陈静瑜肺腑之言”,更新频率很高,活脱脱一个“网迷”。微博上他有73万粉丝,也经常和网友们互动。今年两会前,陈静瑜发了微博,征集大家的建议。评论里有的说“希望能够建立医疗黑名单打击医闹”,有的说“希望进一步推动禁烟”,还有的说“没有啥好建议,就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够尽量多休息休息,不要太劳累”。
“医生”和“代表”的两个身份,有切换也有融合。2015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静瑜就向大会提交建议,民航、高铁、高速等开辟器官转运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公民器官捐献利用率。同年7月,民航局的书面回复,支持陈静瑜建议。
今年两会陈静瑜的建议之一,是给卷烟包装加上警示图片。这与他的工作感受分不开,作为一名肺移植医生,他深知吸烟给肺部带来的严重损伤,“我国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而青少年抽烟也越来越严重,如果在烟盒上增加和国外一样各种各样抽烟导致疾病的恐怖警示图片,对青少年也是个警示,让他们望而却步。”
大病救助也是陈静瑜一直关注的话题,“减轻大病患者负担这块儿,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问题,很实在。比如说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从50%上升到60%,这个实实在在的福音,尤其是对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这部分病人,对于大病患者非常有必要。”
从医院到代表驻地,12公里的路程,白天略有拥堵的时候,需要大概33分钟。此时已是深夜,从北四环到西土城路一路车辆都不多,不到20分钟,陈静瑜就回到了驻地。6个小时的医生身份结束后,陈静瑜又回到了“两会时间”。
凌晨零点40分,陈静瑜发了一条朋友圈:“白天人大代表履职,晚上中日医院查房,6岁孩子脱了所有的有创导管,顺利康复中。半夜刚刚为一位肺纤维化老人完成了一台双肺移植。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摄影/本报记者 刘畅
统筹/刘晓雪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