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中国式关爱 让孩子想逃离(图)

时间:2019-03-06 09:23:18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家长把儿女当“宝贝” 从小到大不放手 中国式关爱 让孩子想逃离(图) 贾林娜

漫画 张驰

前不久,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一部由华裔导演执导的7分钟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反映中国家庭亲子关系的短片引发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讨论。不少家长表示,通过短片,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相处时的样子:家长极尽所能保护约束孩子,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拼命挣扎……这样纠结的成长方式,让很多家长为难、不知所措。

讲述1:我就是被看住的“包宝宝”

小田今年上高二了,一次午休跟同学一起看了《包宝宝》这部动画短片。小田说,“我们几个同学都深有同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妈妈管得死死的包子宝宝。就拿放学回家来说,我们几个女生现在都上高二了,每天还是被家长车接车送的,甚至还有一个同学,每天中午都是家里来送中午饭,现做的,我们很羡慕她,可看到她的妈妈无论什么天气都在校门口等着给她送饭,还是挺心疼的。”

小田颇为感慨地说,这部短片像是点燃了大家心里积存已久的想法。好多同学觉得,小包子的妈妈特别像自己的家长。上到高中以后,家长们大多不能亲自辅导功课了,但是上什么课外班、做多少习题、学习时间长短什么的,也是事事过问。从小到大,家长们都喜欢事无巨细地代办,不管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人际交往上,家长都要问一问、管一管,“可是上了中学,特别是上高中以后,我们已经不想让家长管得这么宽了,可家长还是习惯看住我们,就跟包子宝宝的妈妈一样。我们想,也许等上了大学,不少家长也跟着去陪读吧。”

讲述2:控制不住想管好孩子的一切

秦女士的女儿去年上高中了,学校距离家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为了能让孩子不把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路途上,秦女士去年暑假的时候就在女儿学校附近找好了房子租下来,把全家搬过来陪读。

秦女士说,从幼儿园时起,孩子上的兴趣班、提高班,参加的各种考级和比赛,她都是全程陪着,接送、陪读、辅导,再加上衣食住行,可以说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都是在她的保护和管理之下。这一点在看了《包宝宝》之后深有同感,周围很多孩子的家长不都是这样吗?有时跟几个家长聊天,发现大家的想法相当一致,就是控制不住想管好孩子的一切。孩子小时候怕他们冷了、饿了、生病了;等上了学,又怕他们不好好学习,怕他们成绩不好,怕他们不会为人处世不招老师喜欢、交不到好朋友,操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考试和升学……反正孩子的一切都想管起来,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即使孩子都叛逆反抗了,家长还忍不住抱怨“都是为了你好”,“虽然有时候我们也反思自己是不是管得太多,可是好像已经不习惯放手了。”

调查:被包办一切的学生

和平区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沈老师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家长每天要管你哪些事情?短短一句话的调查,班里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

有的学生说,除了回家写作业需要自己在书桌前完成,其他事情家长基本上都要插手。早上起床要催,吃什么早饭是家长安排好的,中午能去哪儿吃饭也是家长规定的,晚上除了写老师留的作业,家长还安排了不少课外题要做。周末的时候,去上什么课外班,也是家长做主报名的。甚至连寒暑假的计划也是家长给规定好的,自己只要照着去做就可以。

班上一个男生说,“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最喜欢追问的问题,除了学习上的事儿,就是我这一天在学校的表现,有没有遵守纪律,有没有记住作业,有没有划下老师讲课的重点,甚至连我在学校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她都要问得一清二楚。”

沈老师说,孩子越大,自主意识越强,可很多家长的观念并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始终把孩子当成长不大的宝宝,包办他们学习生活的一切。

老师:适度陪伴要以建立感情为基础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的王霞老师说,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需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学会得体地退出。即便孩子年纪尚小,对孩子的陪伴也不应是全程的,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有自我时间。适度的正确的陪伴,除了要陪在孩子身边监督学习,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做运动、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增进亲子感情。而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是保姆式的,代办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计划,付出的是孩子丧失基本能力的代价。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合适的自我成长空间,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陪伴孩子是以建立感情为基础的,孩子无论年龄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以“怕孩子跑偏”为由,自私地把孩子绑在身边约束。家长要跟孩子一起成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专家:注意“边界” 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表示,《包宝宝》中演绎的情节也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管孩子多少岁,都给予全方位的呵护,不但让孩子丧失了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注意得体地“退场”,注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细心照料生活,目的是逐步培养教会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当成责任捆绑在自己身上;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家长要教会孩子适合的方法,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孩子,否则只会越管越让孩子逃离,爆发不可逆的冲突。新报记者 贾林娜

编辑:zmh

关键字:孩子家长自己包宝宝学习老师我们生活成长陪伴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