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业开放促进我国债市及评级业规范健康发展
时间:2019-02-02 09:48: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导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月28日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接受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标志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引入外商独资机构完成了全部流程,预计未来,其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陆续完成相应的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月28日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接受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标志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引入外商独资机构完成了全部流程,预计未来,其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陆续完成相应的程序。
笔者认为,外资评级机构为国内债券市场提供评级服务,预计将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人,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持续提高评级技术水平、评级服务质量和投资人服务能力,引导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加速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人的能力水平,从长远来看将促进评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债券市场各参与方的信用风险定价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丰富的评级服务。
一、评级业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和规范度
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是金融对外开放和债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此次标普获批为首家在华执业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表明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开放完成了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所有步骤。央行和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14号公告开启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资质互认机制,国内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为国内债券市场提供评级服务有望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已在全球排名前三位,不过主要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的比例仍较低,国际市场参与度不足对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形成了掣肘。境外投资对国内债券市场参与度较低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对中国发债企业理解不足,同时对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尚缺乏信任度。大部分境外投资者已经建立了针对国际“三大”评级体系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因而对国际“三大”的评级依赖度较高。从这个角度讲,标普等已被境外投资者认可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为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将有利于加强境外投资者对国内发行人和在境内发行债券的认知,提升国内债券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加速推动“债券通”落地;同样也有利于境外投资者配置境外发行人发行的熊猫债和木兰债,所以引入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是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次重要举措。
以评级行业开放为契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评级行业开放需要针对境内外评级机构的统一监管,形成系列配套规则,并对债券市场相关的规则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更为相融。比如,监管部门和债券市场自律机构逐步降低对级别门槛的设置和使用,进一步提升债券发行的注册制程度,更加以债券发行人及相应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或将加速促成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将加速培育风险偏好多层次的投资者。与债券发行和质押回购的信用级别门槛相对应,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普遍存在信用级别的投资约束,比如投资者的监管机构直接制定或间接引导投资者形成信用级别约束,因而我国债券投资者的信用风险偏好较为雷同,而且偏好变化的趋同性程度也较高,这也是阻碍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形成的重要原因。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引入的评级标准体系或将引导投资者重新审视信用级别的使用约束,形成多元化的信用级别使用策略,甚至形成多元化的信用风险偏好投资者群体,有利于降低债券市场扰动的“羊群”效应。
二、评级行业开放效应将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效应的持续发酵或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重塑信用评级体系提供空间。国内信用评级体系是监管机构、投资人和发行人等市场参与方集体选择的结果,级别分布过于集中、区分度不足、债券发行门槛与债券违约级别的巨大差异导致的信用评级调整峭壁效应等弊端已经开始显现,从而产生诸方均不满足现行评级体系但又无法自拔甚至自我强化该体系的困境。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引入具有鲶鱼效应,不管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在国内债券市场引入何种信用评级体系,均将对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对信用等级的使用习惯产生较大冲击,从而有可能改变上述群体信用评级使用惯例所构成的信用评级机构执业环境,为国内信用评级体系扩大发行人级别分布和区分度创造有利条件。
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或推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评级机制发挥作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评级选择和信用风险管理参考依据,也将抑制信用级别的“通货膨胀”效应。现阶段,评级机构间的竞争助推了我国债券发行人信用级别“通货膨胀”效应的发生和强化,新信用评级机构的引入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效应。不过,新进入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如能引入差异度足够大的评级体系,预计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行人为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各自的需求或同时聘请境内外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同时公布多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这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双评级机制。双评级机制将有效增强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信息披露透明度,丰富投资者的信用评级服务选择;同时将引导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更为聚焦于信用评级报告质量的竞争,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引用参考,并对信用级别“通货膨胀”效应起到抑制作用。
与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同台竞技将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持续提高信用评级技术水平、评级服务质量和投资人服务能力带来新的压力和动力。与国际“三大”相比,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实力、收入规模等显性指标和品牌实力、投资人服务能力和信任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因而面对外资信用评级的同台竞技如何扬长避短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共同课题。预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将进入评级技术进步和评级服务质量提升的快车道,强化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本土化差异并转化为现实优势,更有效发挥信用风险发现和预警作用。
债券市场国际化和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在国内提供评级服务将共同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加速国际化布局,快速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的能力,积累并强化境外投资者的品牌信任。大部分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开启了国际化布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和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意味着如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建立、扩大和强化境外投资者的信任,或有可能损及国内评级市场地位,因此加速国际业务布局和国际品牌建立已经成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必修课。
信用评级对外开放引发的信用评级监管规则完善和强化将为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信用评级对外开放带来了境外信用评级机构和境内信用评级机构统一监管新课题,需要监管层和债券市场自律机构出台系列的配套规则以有效发挥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正面作用的同时抑制伴生的负面效应,同时强化对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因此,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将引来升级换代的监管或自律机制及规则,预计将持续提升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性。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