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昨过“小年”津城年味儿渐浓 天后宫举办传统文化庙会

时间:2019-01-30 08:42:26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昨过“小年”津城年味儿渐浓 天后宫举办传统文化庙会 “大头娃娃”穿红戴绿来闹春(图) 梁爽 摄影 段毅刚 胡凌云

昨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津城北风吹拂,蓝天通透,阳光下仍然感觉寒意阵阵。但是在天津古文化街,却有着“浓浓的年味”,这里人流如织,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后宫一年一度的春祭大典以及传统文化庙会在此拉开序幕。

天津“春祭” 曾消失百余年

“春祭”的本意就是在春天刚到来的时候,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祭祀祈福,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向往和期待。天津天后宫的春祭在继承传统民俗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和时代精神,既体现了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又赋予传统仪式以新的文化内涵,使天津的春节年文化充满着浓浓的盛世和谐之意。

从元代开始,天津民间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春祭,据说当时的场面达到了“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景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春祭活动就不再举行,这项民俗活动从人们生活中消失100年以上了。从2007年开始,天津天后宫又挖掘、整理出春祭这项代表津门民俗文化的活动。为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有踩高跷、舞狮、秧歌等表演。来自杨柳青年画的故乡西青区杨柳青镇的女子舞龙队极富特色的舞蹈表演“百子争春”,俨然是“杨柳青年画”里的大头娃娃们走上了街头。

春祭大典 道具都是“宝贝”

9时刚过,春祭大典在北风中缓缓拉开序幕。仪式中所使用的执事杖、乐器等器物,都是天后宫压箱底的宝贝,只在重大活动中使用。最重头的是为顺风顺水船披红,这艘顺风顺水船为馆内珍藏的文物。

在近一个小时的仪式中,在本次大典主祭的带领下,按照迎神礼、盥洗礼、上香礼、问讯礼、读祝礼等春祭礼程依次进行,接下来宝辇巡街,妈祖散福活动,在锣鼓声中,巡街队伍从宫前广场绕宫北大街牌楼,最后再返回宫前广场,直到木雕妈祖像从天后宫正门回銮。最后,主持人宣布己亥年庙会开幕,文化庙会的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拍照和录像。

花甲阿姨 演“活”杨柳青年画

在天后宫门前,一阵欢快的极富民间色彩的唢呐乐曲伴奏下,十几名披红挂绿的“大头娃娃”踩着舞步上台了。这不是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吗?瞧那红红的脸蛋,笑笑的眉眼,民族特色的开襟红袄、肥肥的水裤、或水绿或水粉,好不鲜艳。有梳着小辫子扎着红头绳的娃娃,也有穿着蓝色水裤,头顶一撮黑头发的娃娃。他们妙趣横生的舞姿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放风筝、滚铁环、放爆竹、捉迷藏、提鸟笼、踢毽子,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儿时游戏被巧妙地编排到了舞蹈动作中,令很多现场的市民,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们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队长张玉喜阿姨精神矍铄,要不是她说自己早已过花甲,记者一直认为她只有50多岁。刚才表演的舞蹈叫“百子闹春”,是她自己编排独创的,其灵感来自家乡的“杨柳青年画”。

“你看舞蹈动作里面有‘斗蛐蛐’、‘老鹰捉小鸡’、‘吉庆有余’都是杨柳青年画里面极富代表性、极富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就想为何不能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呢?再配上欢快的音乐,就编排了刚刚大家看到的舞蹈。”张玉喜说她用舞蹈的语言从侧面也让人们了解了天津,了解了杨柳青年画。

“我从小喜欢跳舞,在学校时就跳舞,后来17岁去了甘肃酒泉建设兵团,在那里一干就是15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没有放弃对舞蹈的喜爱。”1999年,在她的带领下,天津第一支女子舞龙队成立了,别小看这支女子舞龙队,她们的队员不仅会舞龙,还擅长各种舞蹈,她们曾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演出,深受当地居民以及华侨的热烈欢迎。张玉喜谈起自己的舞蹈队,目光中充满自豪和自信。

30年高跷队 最小队员才6岁

随着一阵鼓点响起,高跷表演队开始了花式表演。穿白衣的白蛇、青衣的青蛇、还有水浒人物时迁、武松、孙二娘、花和尚等等。两个扎着两个丸子头的少年扮的分明是“哪吒”。一名队员的高跷花式侧翻引起了观众一阵喝彩,队员们有挥马鞭的、有舞巾子,身着戏装,妆容精致,还有两个五六岁的小孩,跟着队伍打鼓点。

这支高跷队来自津南区咸水沽镇,旗上印有“海下同善文武高跷”(街舞高跷),队长张永环告诉记者,他带的这支队伍也有30年历史了,由于场地小,昨天的表演基本以文高跷为主,这支队伍,文武兼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渔樵耕读”“哪吒闹海”“白蛇传”都是高跷会最知名的几个唱本。

2009年,高跷作为民间舞蹈——花会类,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还打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永环说自己是第四代传承人。天津武高跷,常常是由12人或16人组成一队,人多的时候,连两锣、两鼓也要踩上“腿子”一起演出。但是他带的这支队伍,20多人,大多是十几岁的青年,最小的是自己的女儿,才6岁,上小学一年级了。他们的高跷长度最长的78厘米,最难的一个动作是在4米高的桌子上翻筋斗。“领队敲棒,决定队伍行走的节奏,欢快时走‘快三点’,舒缓下来就走‘慢三点’”,在张永环的记忆中,身穿童装、头扎小辫,手里还拿着一串假糖堆儿的“丑儿子”,曾经是他最快乐的记忆。

此外,传统文化表演还有大红秧歌舞蹈,民乐伴奏下,彩扇挥舞,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天津书画院的书法大师们,冒着严寒,现场挥毫泼墨,写下“福”、“寿”,还有春联,现场赠送给过往的市民,送“福”到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年味似乎正在淡化,但在天津这座富含浓郁民俗特色的城市,几乎所有人都期盼在春节期间能感受到地道的年味。小年这一天,记者在天津古文化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天津浓浓的年味,天津天后宫的活动也开启了津门春节庆祝活动的序幕。新报记者 梁爽

摄影 段毅刚 胡凌云

编辑:zmh

关键字:文化传统天津舞蹈高跷娃娃天后宫活动杨柳青年画大头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