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笔下“津年” 有喜有思

时间:2019-01-19 08:06:55   来源:每日新报

[导读]笔下“津年” 有喜有思 单炜炜

天津的旧年俗不仅仅是在记忆中、图像中,在文人的诗文以及报纸中均有记载。天津文史研究学者高伟、侯福志,以自己收集、收藏的雪泥鸿爪,展现旧日天津风情。

竹枝词过年歌 录年俗叹时事

“腊鼓冬冬聒市阛,摊床年货积如山。肩摩毂击生意好,宫南宫北北大关。”高伟解释这四句诗说的是每值腊月,宫南北及北大关一带店铺门前隙地有小本商贩设摆摊床,过年应用之用品、食品,均谓之年货——“这是天津近代史上有名的天津城南诗社成员冯文洵所写的《丙寅天津竹枝词》中的一阙,说的是天津年货市场。”

冯文洵对于天津民俗食俗有相当研究,在《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包含了天津大量年节风俗以及食俗。高伟举例说:“纵横满院撒麻秸,迎喜凌晨下玉阶”说的是除夕踩岁;“辞岁迎年一夜熬,烧香早起登鼓楼”则是说正月初一城里老幼妇女多上鼓楼烧香,城外妇女多去家门口的佛阁儿及香火庙烧香祈福;“高声进水进柴来,初二家家竞祀财”是说初二迎财神……现实写照的也有落魄文人过年“风过街头寒澈骨,吮毫炙砚写春联”的囧相。

在《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年俗基本是天津民俗风貌的还原,同样是城南诗社的李金藻,却在1926年丙寅年除夕,写下了愤懑的《过年叹》。“今年过年,大商店敷敷衍衍,小货摊星星点点。家家户户把门关,鸦雀无声吃完了饭,早早地安眠。大刀队,大令箭,围城马路兜一圈;巡警加岗,饱枪实弹,凶神一般。弹压地面,谁家有响动,就要罚钱……”高伟介绍,其时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未久,军阀对天津的争夺正剧,这篇白话韵文生动记录了极其凋敝的天津市面。其实,天津文人李琴湘在1921年和1927年相继写下《过年歌》《过年叹》,一句“老百姓谢天谢地,不管是寅是卯哪一位,只给我们一个平安……”反映了百姓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安定的渴望。

恶俗“娘娘宫站岗” 刘云若记丁大少

天后宫从进入腊月起,就是天津人心目中最热闹的去处。侯福志介绍说,天津文人们也从各个角度记录了当时的情景。1949年的《一四七画报》“天津杂碎”栏,报人王小渔发表长文《天后宫之春》,其中记录了在除夕这一天,女人们都争着来烧一年中的第一炷香。到了大年初一的娘娘宫就成了看“花娘”的地方。一些无赖少年挤在女香客之间或站立在大殿两旁台阶上,“品头论足,嬉笑百出”,遇上漂亮的姑娘,就陪着进去,乘姑娘给娘娘磕头时亦磕头,并说是拜天地。侯福志介绍,其实这是庚子年后天后宫出现的一个特殊年俗,穿着一身红的青楼女子祈求来年顺遂。有人考证,过去河北院署后三太爷庙被拆后,这些花娘“移师”到了娘娘宫。当时警察局每年要专门贴出告示,内容是“殿前不准男子站立”,那些好色之徒则被冠称“娘娘宫站岗”。

小说家刘云若也曾记录这段“津中妓女,例于是夜到庙烧香”的风俗,这发表在1928年1月31日,《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的《写于除夜》一文中。文中记录了天津有名的丁大少的故事。侯福志介绍,刘云若最喜欢的守岁食品是糖堆,而天津丁伯玉丁大少的“最受追捧”,他详细记录道:售糖墩著名者,以丁三为最。丁字伯玉,津中世家子。少年精研食谱,零食尤著……余髫龄犹及尝丁氏之琥珀桃仁,后丁家中落,遂售糖墩为业。

1947年3月1日出版的第10卷第7期《一四七画报》中,刘云若则以一篇《不许拜年》,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宗奇怪现象。侯福志介绍,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规定不得用旧历、新旧历对照表,“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决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历年。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北平就曾有政府新职员在过年期间拜谢上官而被免职的事情。在刘云若的笔下,天津却闹出了一个笑话,原因是美国军官效仿中国传统风俗,给当时“厉行新生活,废止旧历,以身作则不拜年”的天津市长杜建时拜年,“杜市长为着国际礼貌,也不能不回拜。”刘云若感叹,“看来国际礼貌有趣的能调和冰冷的纪律,你说是吗?”

新报记者 单炜炜

编辑:zmh

关键字:天津津年侯福志过年刘云若高伟旧历记录笔下年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