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医疗美容乱象:“医生”小区做手术 机构租执照骗资质

时间:2019-01-15 08:24:41   来源:法制日报

[导读]一些整形“医生”在居民楼做手术一些机构租借医生执照骗资质医疗美容市场乱象调查(2019-01-15)稿件来源:法制日报法治经纬●医疗美容是指应用手术、注射和药物进行塑形。目前存在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在做微整形手术的现象是不对的。

● 医疗美容是指应用手术、注射和药物进行塑形。目前存在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在做微整形手术的现象是不对的。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微整形手术是非法行为

●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医美机构虽然有合法资质,但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其名下的医生都是空挂,真正行医的可能只是护士或者是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社会人员

● 正规医疗机构有保存证据的意识,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可以回溯,而非法机构恰恰是为了规避调查,根本没有办法回溯。这就导致执法部门取证困难乃至无法查处

□ 本报记者 赵丽 韩丹东

1月3日,19岁贵阳女孩莎莎(化名)做隆鼻手术时去世,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个认为自己鼻子有些“塌”的女孩,却因为一次微整形手术,导致整个人生塌陷了。她的家人也注定要在漫长岁月中,反复咀嚼这份伤痛。

根据最新消息,贵阳19岁少女隆鼻致死事件已经在1月8日深夜得到解决,女孩家属与医院方面签订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协议书中提到,此次纠纷调解是在贵阳市云岩区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下达成的。院方愿意拿出一次性金额补偿家属,至此全面解决院方与家属所有的纠纷、矛盾问题,家属不再对院方提出任何主张。

近年来,整容整形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但问题也层出不穷。针对整容行业的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隆鼻整形后化脓溃烂

一些美容院非法行医

隆鼻手术,同样给天津女孩赫珺带来了无尽烦恼。

2018年9月,赫珺在天津市蓟州区嘉华帕提欧小区一间民居里完成了假体隆鼻加耳软骨手术。

“这个手术就是在客厅进行的,不是医院的无菌手术室,整个手术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赫珺说。

做了隆鼻手术之后不久,赫珺又在蓟州区韩素美肌皮肤管理美容机构进行微针美容,就是用针在脸上滚动,“商家告诉我,微针美容的原理是刺激皮肤再生和激发细胞组织的二次生长,从而使胶原蛋白再生”。

“开始没什么不良反应,直到12月份,在做完微针后鼻子开始红肿并且化脓。之后,我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建议将隆鼻的假体取出来,不然会出现脑炎或者眼睛失明症状。”赫珺说。

此时,赫珺能做的,似乎只有取出隆鼻的假体,此外别无他法。

“我是开服装店的,经常有顾客向我介绍做隆鼻手术的孙姓整形‘医生’,说她已经干了很多年,而且动手术不需要在专业的美容医院,在家里就可以做手术。”赫珺说,“我现在也是悔死了,术前没有签任何协议,直到出现问题才知道要了解是否有执业资格证,但我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赫珺现在有不少问题,比如,那家做微针美容的机构是否有资质、做隆鼻手术的孙姓“医生”在民居中做手术是否违法,但是她不知从哪些渠道去找答案。

“现在任何一方都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至今还在忍受疼痛感染的折磨。”赫珺无奈地说。

上海姑娘刘娜(化名)的烦恼同样来自鼻子,问题则是针打在了鼻部血管上。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刘娜的鼻子没有恢复如初,依然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疤痕。如果想进一步修复,还需要再做一次鼻整形手术。

刘娜做的是所谓的隆鼻微整形手术,手术是在一间美容美发的美容院进行的。按照美容院当初的说法,隆鼻微整形无需麻醉不用动刀,只需著名微雕大师往鼻梁上打一针玻尿酸,就能让鼻子挺拔起来。可是,一针之后,换来的并非挺拔的鼻梁,却是鼻子的剧痛无比,而且鼻梁接受注射的地方开始发白。

刘娜找美容院讨说法,对方解释说这是打针后的正常反应,过几天就会消失。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时候,刘娜知道再去跟美容院交涉也无济于事,便四处求医,最终只得求助正规整形医院的专科医生。

而正规整形医院医生的话,令刘娜心惊不已——在接受鼻注射的7天后,刘娜的鼻子被发现皮肤表面已变色,下面还有一个血痂,里面已经烂了。对这种情况,医生的建议是只能做手术,把注射物取出来,但并不能保证能把注射物100%取出。因为注射物已经扩散在鼻组织中,要取出来就会把鼻子自身的组织也带出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容。

庆幸的是,取出注射物的手术还算成功。但如果想进一步修复,还需要再做一次鼻整形手术。

刘娜说,专科医生说自己遇到了一家典型的“黑诊所”。打美容针这种所谓的“微整形”也属于医疗范畴,根据国家规定,需要在医疗场所由医生完成。美容院根本不具备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资质,属于非法行医。

“黑诊所”多于正规机构

医生挂证现象隐蔽性强

近年来,“爱美”需求催生庞大市场,庞大的市场又催生更多的“无知无畏者”进入市场,就这样,整形市场便以一种野蛮且畸形的状态不断“做大做强”。

在调查中,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在爱美与高额利润的诱惑之下,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中的风险。

已经有两年微整形经历的北京市民林月寒几乎每年都会进行注射玻尿酸、肉毒素之类的微整形手术。然而,对于肉毒素等A类药品的属性,林月寒的回应是,“不就是打一针的事情吗”。

赫珺也有类似想法。

问及当初为何同意在民居里接受手术,赫珺总结的原因是“无知”,“现在微整形很常见,都是互相介绍,说那个‘医生’很有经验,一直都干这个。有的是在家里做,有的甚至是在酒店做手术,都没事,我就直接做了”。

对此,中国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邓利强说,所有动刀的、用药的都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医疗美容是指应用手术、注射和药物进行塑形。“大家现在看到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在做微整形,这种现象是不对的。另外,卫生监督所也是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进行查处,但这种微整形机构遍地开花之后就很难监管,再加上取证比较困难,所以到处都有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微整形。可以肯定地讲,这是非法行为”。

“遗憾的是,消费者不去关注这一点,只要有朋友介绍,就去接受这样的美容整形,这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医疗安全不负责任。”邓利强说,不过,这里说的不负责任绝对不是消费者主观上的不负责任,不是说消费者有意对自己不负责,而是消费者没有辨别的能力。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家美容机构存在这么长时间了,朋友也都说不错,于是就去试试。这就要求消费者自己要有认知,不把自己的医疗安全和自己对美的追求交给那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人。

那么,目前市场上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多吗?

根据更美App发布的《2017年医美黑皮书》,全国正规医美诊所有9500多家,而“黑诊所”是前者的6倍,约有6万家。“黑诊所”规模小、隐蔽性强,常隐身于生活美容店、住宅区与酒店中。“黑诊所”的手术量是正规机构的2.5倍,非法执业者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有15万人之多。

按照正常流程,一名专业整形外科医生在独立执业之前,要经过至少十年的培训。以在北京执业的专科医生韩娟(化名)为例,她在哈尔滨的医学院学习8年,之后又接受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和一年的科室轮转,这样才能独立执业。

除了整形外科的嫡系正规军,还有一部分医美医生是从皮肤科、妇科、口腔科乃至普外科改行而来。

“这些半路出家的医生,成了医美行业医生的另一主要来源。”韩娟向记者介绍说,还有一种现象亟待警惕——挂证。

此前,联合丽格医疗美容投资连锁集团董事长李滨曾提到,尽管没有具体数字,但业内人士估计,现在国内医美执业医生的数量比正规医美机构的数量还要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美机构就会租借医美医生的执照去骗申资质。换句话说,医美机构虽然有合法资质,但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其名下的医生都是空挂,真正行医的可能只是护士或者是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社会人员。

李滨认为,这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黑医美”,而且在业界并不少见。

对此,韩娟也早有耳闻,“曾经有不少患者告诉我,她们在一些机构接受微整形手术时,存在手术当天被告知取消手术的情况,原因是护士请假了”。

2017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社部、海关总署、原国家工商总局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7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

然而,业界人士坦言,只有在发生医疗责任事故的情况下,那些非法从业人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而言,即便监管部门发现了“黑诊所”,作出的处罚也很轻,也就是没收医疗器械、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黑诊所”很难杜绝。

消费者维权频频碰壁

执法部门面临取证难

在韩娟看来,非法行医带来不少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医美行业,玻尿酸被用于填充除皱,但很多人对玻尿酸的印象不好,总觉得打了玻尿酸后,脸部会变成发面馒头一样,很僵很不自然。其实,真正导致脸僵的原因并不在玻尿酸,而是注射问题,比如填充时注射过量。脸僵还有可能是因为注射得不精准,当注射位置不精准时,比如想填充鼻根,结果打到了鼻翼,这就会使整个鼻子更加不协调,看起来僵硬。”韩娟说。

从理论上来说,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有风险。

韩娟说,比如,割双眼皮的一个副作用是干眼症,有的没割好还会导致闭不上眼;抽脂手术听起来毫无风险,但如果术前检查不严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求美者来说,手术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肥胖患者需要进行大量抽脂的“环吸术”,由于抽脂量大,会造成皮肤与身体组织分离,实际上就是大面积创伤,造成体液在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处置不当可能会休克甚至当场死亡。

而现在的问题是,消费者在接受整形手术后一旦出现问题,即便是向卫生部门举报,也会面临取证难问题。

赫珺即是如此。

做了隆鼻手术出现问题后,赫珺曾经试图向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求助。对方听说赫珺的鼻子在术后出现了问题,也很害怕,让赫珺到正规微整医院将隆鼻的假体取出来。可当赫珺到正规微整医院提出取出假体的要求时,被拒绝。

“之后,我再次联系那名给我做隆鼻手术的‘医生’,让她承担医药费取出假体,她在电话里拒绝了,并且还把我拉黑。”赫珺说。

而当赫珺向卫生部门举报后,也是无功而返。

据赫珺介绍,卫生部门找不到给她做隆鼻手术的那名“医生”;在对微针美容院进行调查时,也找不到麻醉、微针等相关器械。

“卫生部门医疗科第一次找那家微针美容院谈话时,美容院否认给我做过微针。第二次,我要求与美容院对质,美容院就拿出一个水氧仪说是微针仪器。当初在美容院做微针时,他们说产品技术都来自韩国,所有证件都齐全;可面对执法人员时,美容院却说是在西安学的技术。”赫珺无奈地说,美容院什么都不承认,卫生部门也找不到相关证据。

“我们见过一些非常惨痛的案例,美容变成了毁容。正规医疗机构有保存证据的意识,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可以回溯,而非法机构恰恰是为了规避调查,根本没有办法回溯,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邓利强说。

邓利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非法整形机构时,其实就已经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消费者要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法律范畴之内,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也了解到,因为非法诊疗行为,一些美容机构甚至是没有资质的工作室都被行政处罚过,但处罚之后似乎依旧可以随意进行整形活动。

对此,邓利强的看法是,因为取证困难乃至无法查处,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查处,导致一些非法机构没有受到查处的风险,也就造成了微整形遍地开花的状况。

“很多人将问题原因归结为目前在医学美容领域的监管工作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约束力弱。其实,法律很健全,就是监管不到位。而且,监管不到位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不作为,而是取证太困难。因为监管部门查处时不一定能够‘抓现行’,所以一些机构就肆无忌惮。”邓利强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在不断加强,我们也期待医疗整形美容市场可以更加规范。”

制图/李晓军

编辑:zmh

关键字:手术医生机构医疗美容赫珺隆鼻微整形医美整形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