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 需注重“长短相济”
时间:2019-09-22 08:19:06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是,工业生产放缓,基建投资、消费有待挖潜,这些现象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存在衰退风险。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表示,受投资疲软、债券收益率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低于此前预估的2 6%。外部环境低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是,工业生产放缓,基建投资、消费有待挖潜,这些现象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存在衰退风险。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表示,受投资疲软、债券收益率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低于此前预估的2.6%。外部环境低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
为了在短期内稳住经济增长,同时在长期实现一定增速下的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应注重“长短相济”,既加码逆周期调节,又不忽视长期改革。
短期来看,应对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是必要的,但也必须保持政策定力,不使逆周期调节加力异化为强刺激。
对于工业生产,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另外,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464亿元,同比下降4.3%。从数据上看,工业增加值处于低位,制造业承受下行压力,内外需略有低迷。这就需要逆周期调节政策赋予工业生产动力与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工业升级发展的态势在持续,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也在持续显现,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将为企业提供很好的支撑。从未来发展情况来看,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加大,近期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的形成,实施了降准,这些都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放水养鱼”式的减税降费的确不可或缺,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日前表示,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成为提振工业生产的有效支撑。
对于基建投资,作为消费之外的另一稳增长支柱,其保持相对高水平的增速很有必要。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增速比1至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比1至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速不算很高,反映出基础设施建设尚有很大潜力。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至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可见,需要通过进一步增加专项债发行、提前发行明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等指向明确的财政政策,将基建潜力释放出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执行上述举措需强调政策的“补短板”性质,将债和钱用在刀刃上,用在社会切实急需的项目上,避免出现投资领域的“大水漫灌”,累积债务风险。
对于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已接近8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1%。应通过精准施策,保持住消费需求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良好趋势。例如,可以因城施策,放松或放开部分地区的汽车限购,提振汽车消费;再如,尽快细化落实国办出台的促进体育消费的相关意见,培育体育、文旅等方面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应继续紧盯物价动态,通过合理及时地调节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的消费能力。在金融领域,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需冷静适度,在激发其促进消费作用的同时,避免个人陷入债务之中。
无论哪个领域,逆周期调节都离不开货币政策配合。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把重心放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上,实现“宽信用”,用政策工具组合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不搞“放水”式强刺激。
长期来看,结构性改革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持续通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孟玮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持续推动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部署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建立统一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体系,使市场准入管理模式更为开放、包容、可预期。这也能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赋予其更大自主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督促政府“不越位”“不缺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化改革需不断深入探索。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意见》,意在构建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这实质上就是重要的市场化改革。因为,企业与企业家是核心的“市场力量”,提高他们在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科学性,使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真正起到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